close

小時候被升學主義荼毒,用段考、模擬考成績好壞來區分學生成為前段班或放牛班的往事歷歷在目,雖然現在已經可以把大學聯考數學20分的成績,拿來當成猛虧自己的笑話說嘴,但心中免不了還是會有些酸楚。


要是當年再多考個20分,就可以進入國立大學享有更多的資源、認識更有錢的男同學、獲得更高階的職場晉升門票……一邊這樣想著,卻也一邊只能大步往前走。只是念完了4年大學,畢業準備丟履歷表的那一刻才發現,當初念冷門學校或科系簡直就是錯誤的決定,眼見名校、熱門科系學生在還沒畢業的時候,卻被一堆大企業預約。


根據1111人力銀行的調查指出,前段班學校新鮮人只需丟出5份的履歷表就可找到工作,「後段班」學校要丟50張才有工作可做,其中24%的新鮮人連面試機會都沒有,而在求職不易的年代,只要能拿到錄取通知,心情就如同鳥兒般飛揚,根本忽略了,即將飛進的是能振翅的寬闊藍天,還是只夠搖頭晃腦的活動鳥籠。


企業分學區 新人搶破頭


若以學區的概念區分,每類企業,也可分為明星學區企業或名不見經傳的普通小企業,要是進入明星級概念企業,恭喜你,至少暫時取得履歷表上一欄漂亮的經歷,但若你不是那個幸運兒呢?


放牛班,在過去多半指的是被學校及老師放棄、任由自生自滅的孩子,不然就是放棄學校及老師,沒事到訓導處報到對著訓導主任大呼小叫,最後不知怎麼地成為麻吉之交的孩子。然而不論是誰放棄誰,前段班孩子只需要念書考高分,進好學校,「今天你以學校為榮、明日學校以你為榮」這類匾額,擺明是刻來送給前段班的好學生。


如果依照學生時代教育體制的那一套量表來區分,在職場上,自然也有前段班與放牛班的差別,只是學生時期單純的成績量表,套用在職場上,卻會因薪資、頭銜、企業規模、個人性向等因素相互作用,而產生出不同的「放牛班」族群。


左顧右盼 就是別停在原地


這些「放牛班」族群,與前段班族群一樣,辛苦工作、等著領月薪,只是前段班職員在公司走路有風、放牛班職員老落到在茶水間裡,跟同事碎嘴抱怨老闆有夠機車,但他們並不知道,當這些話脫口而出的同時,就已經無形注定讓他的職場人格與角色定位大打折扣,也因此,許多頭銜好聽的高階主管們,可不一定是老闆心中的前段班精英!


達爾文主張「物競天擇、適者生存」,但現在碩士、大學生滿街是,你有沒有想過,在職場打滾了好幾年,究竟是走進了前段班去,還是落入被圈養的放牛班呢?


只要苦幹實幹、累積工作年資的工作法則,在M型社會中已經不管用,在新的職場中,只有前段班、放牛班的兩極化人才趨勢,你只能選擇向左走或向右走,而不是停留在原地踏步,因為只要一安於現狀,馬上就會被後面的新生代追趕而上,一旦落入放牛後段班,不僅加薪升遷無望,恐怕緊接而來的是被排擠、減薪或裁員,導致職場無法翻身才最令人沮喪,那麼,不如來看看你是否已經踏入了「職場放牛班」、或進入了哪種「職場放牛班」,唯有認清自己,才能解救你的職場人生。

 

 

全文連結 http://magazine.sina.com/excellence/281/2008-01-09/ba46143.shtml

arrow
arrow

    王阿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