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同於過往,寵物的社會地位愈來愈高,特別是在已開發國家中,許多養寵物的人不再追循傳統舊有的思維脈絡,反倒將牠們視為生命中如同家中的一份子般呵護疼愛,連帶使得寵物的存在價值水漲船高。


這群寵物,打破了狩獵、宗教、家中經濟幫手的定律,以自己的獨特性擄獲主人們的心,如同戀愛中的情人們不停傳遞強力電流,畫出了自己的形狀,而非把自己變成適合生存的形狀。


伴侶動物 填補家庭空缺


你一定會說,寵物哪懂得什麼形狀,一切不都還是人造就的?正因為如此,更應該對於牠們無心而不求回報的表現感到窩心,畢竟在社會愈來愈以“利”為優先的風氣下,只有寵物不會向錢看,不會因為主人窮困就興起拋棄他的念頭。


養過寵物的人都會發覺,寵物似乎能夠讀心,當你失戀、失業、遇到挫折而坐在夜裡難過的時候,不管是貓咪或狗狗,都會來舔去淚水、或默默趴在你身邊傳遞深切的溫度。(這點我想魚兒是沒辦法做到的……)


因為牠不會說話,總是默默守護,牠愛你不是因為想得到、想擁有而必須愛你,如果把自己的身高與姿態放得與寵物視角一樣的高度,那麼應該能明白這個道理,牠每天都抬頭看著你,(雖然貓咪在抬頭之外還多半加個斜眼……)只因為你是牠的全世界而單純的愛著你,從你帶牠進家門的那一刻起就是如此,直到牠老了、病了,離開了為止。


而社會型態的結構轉變,包括日漸垂直化的都市體制、不知為誰而忙的混亂生活秩序、人際間的疏離空虛,都讓寵物的陪伴功能日益吃重。福臨動物醫院院長江仁中就表示,“近年來,從台商們到大陸或國外發展、甚至媽媽們突然在孩子長大後面臨空窗期時,都會想找個心靈寄託,牠們就是寵物。”寵物恰好填補了這些因寂寞造成的家庭空缺,也因此成為最佳的“伴侶動物”。


制約或連結 雙面刃


經濟活動轉移了各國起落,轉移了寵物地位,強化了Human-animal bond的觀念,伴侶動物衍生出的漣漪,即是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連續並且雙向互動關係,就像互相click進入blog的小圈圈一般,聯集可以無限擴大,交集也能一層層重疊,包括擬人化( anthropomorphism )、嬰兒化( neotany )、社會支持( social support )等歸屬關係,都讓寵物與人更接近。


所以常會有貓奴狗奴們自稱為“把拔”、“馬麻”,像照顧新生兒一樣紀錄寵物從小到大的模樣,再加上個設計對白之類的製作成漫畫,許多主人還因此無心插柳獲得出版社青睞,成為當紅超人氣熱門作家;而寵物無私與主人共度生命的付出,使“動物協助療法”( animal assisted therapy )不管在國內外都大受歡迎,溫和的狗醫生們不會開藥打針,卻以最貼近的觸碰,給予老人孩子們心靈上的莫大慰藉。


有幸得到主人寵愛,而成為“伴侶動物”的寵物,算是相對幸運的一群,牠們能獲得溫飽,同時也使寵物商業市場更加多元蓬勃,但如同人有命運好壞之分,在伴侶動物外,依舊有些狗狗貓咪甚至兔子烏龜,會面臨被虐或遭棄養的命運,此時的“bond”,則由緊密結合變成束縛囚禁。


許多人只因小孩看了寵物電影後也想要一隻那樣的狗狗而買入,並未仔細考量是否能給予寵物完善的生活環境,等發現不能養、或寵物生病需花費大筆醫藥費後,就嫌麻煩而棄養,因“再見了可魯”而走紅的拉布拉多犬,現在成了台灣滿街流浪的遊民,對照起昔日風光,看在愛狗人士眼中,有種情何以堪的無奈。

 

 

全文連結  http://magazine.sina.com.hk/excellence/286/2008-06-12/002954589.shtml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卓越雜誌 王永貞
    全站熱搜

    王阿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